首页 >

广西钟山法院:巧谱“和谐曲” 唱响“好声音” 世界观焦点


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见习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韦秀萍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用心用情用力定分止争,调出一片和谐“好风景”。2023年1月至5月,该院审结民商事一审案件773件,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357件,调撤率46.18%。


(资料图)

善于“借力” 绘就解纷“同心圆”

钟山县人民法院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向各行业“借力”,通过引入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两委”干部等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做好群众法律服务“供给员”。在线上,引入调解组织3家、调解员34名。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在线调解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化解纠纷;线下开辟律师工作室、人民调解员工作室等,形成纠纷线上线下同步调解。

“委派调解+司法确认”协同保护。钟山县法院通过邀请司法所工作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将准备进入诉讼的案件委派给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或联合特邀调解员共同调解,并加大诉前调解及司法确认的工作力度。通过“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的“一站式”模式,实现“诉”“调”的无缝对接,提升纠纷化解效率,减少诉累并节约司法资源。今年1月至5月,钟山县法院通过诉前委派调解案件265件,调解成功249件。

立足“三心” 巧解百姓“千千结”

钟山县法院法官巧用“三心”工作法,解开群众法结、心结。

耐心倾听,作好当事人的倾听者,赢得当事人信任,了解其诉求,待当事人情绪平稳后,及时引导他们理性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细心诊断,针对每起案件不同情况,细心寻找双方当事人矛盾“症结”所在,对症下药,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进行调解。

真心调解,找到纠纷源头,找准矛盾焦点后,巧用“背靠背”“面对面”方式让当事人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采用最有利于矛盾的化解方式进行解决。

推进“法庭+N” 共建和谐“好风景”

5月下旬,在钟山县法院回龙人民法庭负责人廖保书、司法所负责人梁发聪以及乡贤的联合调解下,3名因“五指毛桃”纠纷而闹上法庭的当事人握手言和。

这是钟山县法院运用“法庭+司法所+乡贤”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院不断延伸司法触角,积极探索具有乡村特色的“法庭+村委会”“法庭+乡贤”等“法庭+N”解纷模式。

同时,钟山县法院设立了为群众解民忧、暖民心的“共享调解室”“乡贤调解室”,推动形成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格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

为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有效实现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钟山县法院在家庭、邻里、土地纠纷等问题上,充分发挥“乡贤五老”熟悉乡情、知晓民意的优势,由“知根知底”、经验丰富、威望较高的“乡贤五老”讲事实摆道理,由承办法官释法明理,分工协作。将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与当地乡土人情相互结合,使调解既有温度、又有速度,更有保障,让邻里乡亲握手言和,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今年1月至5月,钟山县法院“法庭+N”进行联合调解案件129件,其中成功调解121件,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3.8%。

聚焦“专精特新” 按下解纷“快捷键”

“感谢法官,我们被拖欠的工资终于有着落了!”5月8日上午,一起劳务合同纠纷的当事方莫某等人对法官表达感激之情并赠上锦旗。据悉,钟山县法院公安法庭通过“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机制为他们成功讨薪19万余元。

开展“专精特新”法庭建设是钟山县法院的一个创新举措。近年来,该院在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创新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中心,让调解工作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安法庭建立“法院+人社+工会+N”劳动争议多元调解室,将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今年1月至5月,公安法庭为386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607万余元。

在回龙法庭成立金融解纷中心,钟山县法院邀请金融办、司法所、律所专业人员组成金融纠纷调解团队,实现金融纠纷化解前移,助力金融纠纷源头化解。今年1月至5月,回龙法庭受理金融案件74件,结案68件,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53件,调撤率77.94%。

钟山县法院成立涉房地产纠纷多元解纷中心,为全县涉房地产纠纷快速化解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推进涉房地产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责任编辑:cq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