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笔记10| 卢西安弗洛伊德笔下的“母亲肖像”


来源: 哔哩哔哩

这个时期的卢西安让人非常感动。本来想着要继续分享研究笔记,但今天的经历让馆长非常美好,分享一下。

欢喜就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就是可以潸然泪下的那种感动。不知道您有没有那种感受,在我们混乱的生活景象中突然一件作品,一首诗,一句话,一个声音,一种味道,会让你潸然泪下,是一种莫名的感动,或者说是一种心领神会,这些文字是之前写的,但这段感受是今天的,今天在厦门度过了非常美好的一天,馆长第一次感受“欢喜”,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是欢喜,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感受,因为见到一些人,大家在一起畅谈,聊也聊不完,对佛教有新的认识,并起念学习,见到那种为你着想的“老师”那木棉花,那石头,那竹林感觉都在为你着想,你这里起念,那边老师就去寻找资料去了,还能见到“高僧”在一个美妙的环境中聊天,向往,欢喜,美不胜收。

进入笔记正文:

卢西安弗洛伊德与母亲

1970年-1975年的卢西安·弗洛伊德在于弗洛伊德家族的纠缠中解脱,或者说这个时候开始他成为了真正的“弗洛伊德”。卢西安的父亲在1970年去世,那是他与弗洛伊德家族的唯一“纽带”,这个有多重要呢,很多事可以反映出来,卢西安很看重这个家族的“名誉”,他的兄弟年轻时曾经开玩笑说他是私生子,不属于弗洛伊德家族,因此卢西安一生都没有和兄弟和解。虽然后来人们提醒他,也反复证实那些只是玩笑,但他就会固执地认为那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污蔑,和父亲的关系虽然一直不好,但卢西安保留着父亲早期的水彩作品。就像他母亲保留他小时候的画一样。他也几乎没画过父亲,资料显示只画过素描,但馆长没找到图片。

父亲死后母亲企图自杀和父亲一起离开,救回来的母亲如行尸走肉,卢西安从这个时候开始画自己的母亲,而且画了十几年,一直画到母亲去世。卢西安疏远母亲,像很多男孩儿一样,觉得母亲的爱是一种禁锢,他多次说:小时候母亲希望卢西安教母亲画画,这让卢西安一身鸡皮疙瘩的厌烦,无法理解这样的想法,我们现在可以看出来,那只是母亲想更多地和自己心爱的孩子共处的方式,而且母亲非常支持他从事艺术,教他签名,并保留了他小时候几乎所有的画作,也是因为他的母亲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完整”的卢西安·弗洛伊德。

这个时期他觉得自己对母亲的态度有所改变,也希望把自己的爱表达出来,这是唯一可以接近她和她在一起的方式,就是画她,各种各样的画她,而母亲的病似乎就是为了给他做模特,呆滞,面无表情,可以坐很久,让怎样就怎样。这是他人生重大转折,也是作品风格确立的时刻,颓败的颜色,窗外的杂乱风景可能更能代表他的心境。与此同时他和弗兰克·奥尔巴赫,弗朗西斯关系紧密,还有大卫霍克尼,让人羡慕的就是他们可以相互影响,私交关系又很好,每个人风格迥异又相互联系。是很美妙的文化现象。如今都是大师。

这种母子之间的情感即平常又觉得有“艺术”感。也能看到卢西安和母亲很像,尤其是眼神。所以这段时期卢西安画的母亲,馆长看了以后让人百感交集。馆长很喜欢这个词,但不是很喜欢这个感受。也不免会想起自己与母亲的关系。也许这就是艺术的应该给我们的——看到自己。

卢西安弗洛伊德这个时期其他肖像作品:能看到他画的弗兰克奥尔巴赫,教科书式的用笔和奇妙的角度。

还有这个时期的人体肖像姿势很接近,很像“母亲”,或者像个在子宫中的孩子,蜷缩着,却很安全。还有孕妇,馆长记得孕妇这个模特是卢西安女儿,是谁忘记了。不难想象这个时期卢西安在思考什么,在讲什么故事,这是一种很“图像”的语言方式,或者是“影像”化的语言方式。文字无法代替的描述。你能感受这幅画背后的某种东西,但是说不出来——百感交集。

其他作品:

[责任编辑:cqsh]